皇冠足球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app平台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辈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安在线】池州经开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池州样本”
浏览次数:163 作者:许邦荣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5-07-28 15:25

在池州沿江路旁,半导体特色生态产业园建设正酣,塔吊高耸入云,建设者们不畏酷暑,全力抢抓工期。这座总投资12亿元、总占地15万平方米的产业新地标,将于年底建成交付,承载着池州经开区深度融入长三角的产业宏图。不远处,铭特电气车间内生产线全速运转,一批即将发往长三角地区的中低压变频器整装待发。“仅今年一季度,我们在长三角的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元,全年产值预计可达5000余万元。”企业副总经理言语间充满自信,这份底气源于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目前企业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6%。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池州经开区正加速从“追赶者”向奋力前行的“上进生”蜕变。2025年上半年,这片发展热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新签约长三角区域项目19个,总投资额达43.42亿元,项目聚焦半导体、先进材料等关键产业链,清晰勾勒出区域产业协同的发展轮廓。

产业协同: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共进

拉链产业园内的公共服务平台,是解锁产业协同效应的关键。由均益股份投资2亿元打造的这一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配套服务。“正是得益于这个平台,我们才能顺利从上海转移至此,省去了大量前期投入,实现快速投产。”东龙拉链生产主管的感慨,道出了池州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的独特优势。半导体产业更是池州融入长三角的“先锋”。今年上半年,该区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激增;在以经开区为核心的5公里半径内,集聚了120余家上下游企业,构建起从IC设计到智慧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安徽省内规模仅次于合肥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安芯电子的省级工程实验室依托20项发明专利与127项实用新型专利构筑起技术壁垒;钜芯科技二期封装测试产线采用行业领先技术,满产后年产能将达6亿只半导体器件,彰显了产业集群的强大实力。

创新破局:“飞地”架桥连通长三角

面对内陆城市的地域限制,池州经开区以“科创飞地”战略开辟新局。位于上海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池州科创中心,已成功孵化33家入驻企业,推动3个项目落地转化,同时吸引了华迅科技等7家本地企业在此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池州,孵化在上海、转化在池州”的创新协作格局已然成型。目前,池州经开区已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松江布局3处“科创飞地”,并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打造集研发创新、招才引智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平台。这种“隔空协同”模式,有效突破了地理边界限制,使内陆园区得以直联长三角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核心。

交通织网:血脉畅通赋能一体化

交通是区域一体化的先行保障。2025年7月,合池铁路池州段建设实质性启动。这条设计时速250公里、总投资213.6亿元的高铁动脉建成后,合肥与池州间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更令人瞩目的是池州至宣城高铁项目,规划从九华山站引出,全长约100公里,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该项目将成为武汉至杭州高铁通道的关键一环,显著缩短武杭间高铁里程约100公里。与此同时,池州长江公铁大桥施工现场焊花飞溅,这座连接南北的枢纽工程,将作为合池铁路的过江通道,与扩建中的九华山机场T2航站楼、乌沙港区共同构建起“水陆空立体联运”体系,助力“池州制造”依托黄金水道与高效高铁网络,更快通达长三角乃至全球市场。

人才赋能:三维生态激活创新力

“政策—服务—产业”三维一体的引才机制,是池州经开区汇聚人才的关键。园区推出高层次创业人才最高200万元奖励政策,设立专项人才资金,实施“产业顾问”制度,成功吸引多个半导体领域创新团队落户。同步构建的人才服务专员体系,形成了“政策引才—服务留才—产业用才”的良性循环。2025年初,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池州科创中心活动,为企才对接搭建了高效平台;高校院所资源库与主导产业专家智库的建立,进一步夯实了区域发展的智力基石。

从产业协同集群效应的日益凸显,到创新破局“飞地”模式的桥梁架设;从交通网络打通一体化血脉,到人才生态激活创新动能,池州经开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澎湃浪潮中,步履坚实,笃定前行。

如今的池州经开区,不仅是产业转移的优选地、创新资源的聚合点,更是长三角协同发展中活力迸发的增长极。随着各项规划蓝图持续落地、产业链条日臻完善,这片热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宏伟棋局中,落子有声,谱写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经开区微信公众号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页面纠错

主办单位:皇冠足球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app平台
皖ICP备18008655号-2 |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437号
网站标识码: 34170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