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集群集聚,产业发展动能加快积蓄。坚持半导体产业首位发展,以IC设计、分立器件制造、封装测试为基础,以新型显示、5G应用等终端产业为拓展的“3+2”特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编制完成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和池州市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三年行动方案,致力打造全省车规级芯片和车载显示生产制造基地。安徽省半导体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通过中期评估。池州市半导体产业专利导航基地完成筹建、成果正式公布。成功举办池州半导体产业首届高峰论坛,顺利完成池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换届。兑现2021年省级半导体基地奖补资金3000万元、惠及企业17家。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实现产值178.1亿元、增长31.6%,增幅稳居全省前三。聚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杰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凯恩特环保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培育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5家、实现产值19.5亿元。新增批零纳限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家,商贸和服务业分别实现营收39.2亿元、5亿元。
(二)坚持项目为王,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创新全员招商、职业招商、基金招商、生态圈招商等模式,组建市场化招商公司,全年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8个、到位资金85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151.5亿元,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1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安芯电子6寸晶圆、凯盛车载显示、中材锂膜锂电池隔膜、润马光能太阳能电池等一批支撑性、牵引性项目加快推进,武迅存储、先捷电子高端封测等一批半导体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建立重大项目专班调度机制,83个市重点调度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6.35亿元,达年度任务105%。全年集中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160亿元。百强电子、中科裕华、同池科技、丽华无纺布、蓝瑟机电、聚源水利、艾洛瓦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电厂二期、钜芯二期、铜冠铜箔三期、铜冠有色锌合金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华宇三期、太平鸟二期、科源新材料、忠德输送带、晶纭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序时推进。
(三)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动力加快壮大。上海科创中心项目即将启动装修,北京中关村“飞地+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外地研发+本地制造”模式获批“十四五”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数字化车间各2个。10户企业16个科技项目入选市科技项目库。华宇电子入选省科技重大专项,同时荣获全省技术发明三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实现省科技奖双料奖项首次突破。铜冠铜箔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实现省政府质量奖零突破。欧泰祺智慧水务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全年新增发明专利76件、国际知识产权专利申请3件。安芯电子科创板IPO过会待发,华宇电子主板IPO报会在审。
(四)坚持改革开放,园区发展活力加快释放。“管委会+公司”改革走深走实,岗位设置、雇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工作基本完成,内部雇员聘任全面到岗到位。完成平天湖集团公司新一轮改革,明确开发建设、金融投资、资产运营、产业招商四大板块,区属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扩大“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效应,全年出让标准地3宗、面积202亩,完成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全市首例新型产业用地(M0)供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展闲置低效用地“全域治理”,盘活“僵尸”低效企业7家、土地508亩,清退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17家、面积51644平方米。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中韩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峰论坛”、池州中韩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推介会。建好用好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成功承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并与冠军项目签约。全年储备外资项目23个、总投资115亿元,新引外资项目5个、总投资10亿元。
(五)坚持强基提质,园区功能配套加快完善。园区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完成优化调整,即将获批。总投资约5亿元的园区路网品质提升工程竣工交付,园区道路、排水、电力、照明、绿化及路域环境全面提升。韩国风情街完成规划编制,中韩国际客厅建成运营,接待参观团队22批次。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运营,引进杭州爱才、上海金划算等全国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9家。省级半导体学院初步确定项目选址和建设模式。总投资45.7亿元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产城融合EOD项目顺利申报国家平台库,3个中央水生态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并通过评审。电子信息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设备安装到位、启动试运营。园区集中供暖供热能源站项目完成规划论证、可研编制。江丰站、下小湖二站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序时推进。
(六)坚持民生优先,群众幸福指数加快提升。党政领导坚持接访下访、包案化解、批阅来信,扎实开展信访积案难案“百日攻坚”行动,接访群众156批次,阅批群众来信26件,化解建设、房地产、自然资源等领域积案难案23件。设立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咨询平台,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合力维权,及时消除欠薪隐患221批次。扎实推进“暖民心”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50个,兑现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52人、34.4万元。建成投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点各2个。徽商四季花城农贸市场改造、森桥印象和朝阳花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竣工交付、建成投用。累计发放失地农民保障、城乡医疗、低保救助资金等各类民生资金857万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大气污染防控日常巡查机制,完成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危险废弃物专项检查,排查涉危单位33家、整改落实问题154个。完成市环委办交办警示片问题11个、市级交办各类环境问题434个。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平稳,工商联、科协、双拥优抚、人民武装等工作成效显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坚持党建引领,风清气正生态不断巩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辅导讲座、集中学习研讨186场次。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全年上派、下派、外派8名年轻干部到上海、合肥等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安排12名年轻干部到信访、执法等基层岗位历练学习,引进各类专业储备人才15名。打造非公党建特色品牌,组建全市首个跨县区半导体产业链党委和建筑产业党建联盟。完成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23家、规上工业企业党建入章64家。扎实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实现8个小区物业党组织和服务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市级“红色引领”产业示范集群、市级“红色引领”示范点、市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各1个。经开区在全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严格落实党工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全年针对苗头性问题开展提醒谈话12次,受理办结问题线索和群众信访3件、案件2起,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全体党员干部法纪意识不断增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20%以上。净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以上。
(一)聚焦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坚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开拓半导体产业新支柱、新赛道。瞄准计算及控制芯片、存储芯片、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能源供给芯片等重点类别,打造车规级芯片和车载显示产业两张名片,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力争2023年省级半导体基地产值突破230亿元。围绕杰羽科技、均益科技打造以轻工设备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铜冠有色、太平鸟集团等传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制造产业园。确保老虎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运营,力争2023年新增“登云”企业30户,建成智能工厂、数字车间6个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1个、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启动铁水联运码头和江口港区四期建设,确保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新增批零纳限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
(二)聚焦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和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新生态圈招商、“园中园”招商模式,确保2023年新引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省外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1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力争挂牌运营韩国招商办事处,引进外资项目10个以上,其中韩资项目不少于5个。围绕半导体产业“3+2”特色发展格局,力争引进IC设计项目10个以上、高端封测项目5个以上;推进钜芯二期建成投产,华宇三期达产达效,6寸晶圆制造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德润达光显示引擎、芯慧联半导体设备、科沛达半导体设备等关联项目落地;同时,深化与商络电子、香远国际等半导体供应链企业合作,力争引进产业配套项目10个以上。全区2023年重点谋划项目98个、总投资58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78个、基础设施项目20个。全面落实重点项目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贴息贷款等政策资金支持。力争凯盛车载显示产业园、中材锂膜锂电池隔膜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聚焦改革创新。确保上海松江区、北京中关村“科创飞地”项目正式运营,力争转化项目5个以上。在深圳、武汉、合肥等地新设科创飞地或孵化空间,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园、科创研发中心。持续对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杨浦科创中心等,通过科创“苗圃空间”引进优质项目。推动安芯电子、华宇电子联合建设省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中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管委会+公司”改革,实现“双轮驱动”“双向发力”,做强“公司”工程建设、资产运营、金融投资、产业招商4大板块,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和专业化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全面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扩大“标准地”改革效益,发挥土地容积率、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指标倒逼作用,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力争全年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800亩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年度工业用地容积率达1.5以上。
(四)聚焦环境改善。坚持优化政务环境、优化要素环境、优化政策环境,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惠企政策体系,强化金融、人才供给,打造基金丛林,做强产业发展全要素支撑。统筹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牧之路以东路网改造贯通工程。统筹优化园区生态环境,逐步实施总投资近50亿元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产城融合EOD项目,确保上小湖区域、长江沿线、江口河沿线生态治理工程先行启动。优化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布局,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五期标房、凤凰大道综合商业项目、万达商业综合体、科创研发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等综合配套项目建设,完善园区教育、医疗、商业等功能设施配套。围绕“搭建产学研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明确半导体产业学院建设运营思路,完成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6月前开工建设。